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1日15:25 中物联钢铁物流分会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尊敬的何会长、虞总、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论坛,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关于当前钢铁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就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个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第一个就是中国的社会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格局,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不是提提而已,确实是深刻的。我个人感觉到要把它归纳成一句话的话,就是当前新格局的变化,它体现在深化改革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实现。
这种变化是比较深刻的,那么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间,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着眼点也在变化。我们过去的10年,通过改革也好、通过开放也好,尤其是通过深化改革来助力社会经济发展降本增效。其中,在降本增效过程中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比如说从我们的物流领域来讲,2012年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18%,那到了去年,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14.6%-14.7%。
所以说这个成效很好,很高。但是问题在哪儿?如果说一个国家它要由大到强,它要成为世界的强国,说的更大一点实现民族复兴,只是停留在降本增效上,远远是不够的,必须创新,必须有新的发展才真的能够成为一个强国,才能真正能够实现民族复兴。打个比方,一个家庭也一样,如果这个家庭要发家致富,就靠勤俭节约是做不到的,必须多挣钱才能够发家致富,所以说国家也一样。现在来看,在整个新格局的构建过程中间,发展动力是在深化改革基础上逐渐进入到创新能力形成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它的着眼点在变,不仅仅要做降本增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做创造新价值的事情,因为从现实来讲,可以清楚的看到,降本增效未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做物流统计的,刚才讲到了物流的成本占GDP的比重现在已经降到了14.7%,成效很高,但是问题在哪儿?已经连续多年,至少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物流占GDP成本始终是徘徊在14.6%到14.7%。
那就说明什么?就是至少从提高效率降物流成本这个方面来讲,降低成本的空间已经有限了。当然也有的人说了,我们物流成本占GDP14.7%,跟欧美国家还有7-8%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不是很好比,因为我们经济结构不是很一样。美国服务业已经占GDP比重80%左右,自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就相对低,我们需要去思考,是要为了降成本,还是要把产业结构向服务业方面去提升呢?
我感觉到从目前来讲,现在这样的经济结构若是还要往服务业去提升的话,有空间但是空间也不大了。从欧美人80%左右的经济比重中来看,它感觉到了产业空心化,所以说我们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经济结构的差异化导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差异化,不能简单说人家8%-9%,我们一定要到8%-9%。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确实也要给自己打问号,我们物流成本还有多大降成本空间?反过来也倒逼你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在创新的过程中间实现新的价值。面临国家经济社会进入到新的发展格局,它的着眼点是创造新价值的这么一个基本方向,钢铁产业能否适应,这是挑战。
我觉得第二个方面的挑战是企业或者产业发展格局的挑战。目前来看,一个产业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在谈到它是不是强,或者说它是否很有优势,大家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更多是规模有多大,利润有多高,整个资产是不是很优化等等。它的事业是向内的,看企业内的经营运作,看产业内的经营运作,但是在新格局发展,已经不是这样了,它看到的是形成生态圈的能力,是这个产业、这个企业打造产业或者企业生态的能力。企业不仅仅是自身在发展,而且要能够把上下游企业能够很好协同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发展生态,当然不仅仅是上下游企业了,还有其他方面的。企业能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态,这样的生态要能够真正保障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间可持续,否则的话,遇到经济的波动,企业的效率,今年有,明年就没有了,剩下的都是风险,企业就会扛不了。我觉得未来企业发展格局过程中间,要衡量企业有没有打造生态能力,这就是企业的优势,产业也一样。
当然我们说的境界更高一点,那就是刚才何会长讲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企业是不是能够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企业和产业或者说钢铁产业,是不是能够跟自然能够和谐起来,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我觉得这个方面很重要,一个企业是不是适应未来企业发展的格局,一定不仅仅是看企业有多强大,有多大的规模,有多大的利润,那只是一方面,更加强调的是企业能不能具备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能力,包括跟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一个的很大挑战。
我觉得面临的第三个挑战就是供应链创新发展格局的挑战。过去的几年,在中国推进供应链的发展,它做的更多是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流程的优化,当然最近几年可能做到的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流程的优化,但是发展到今天,尤其疫情以来,已经很不够了。
供应链创新发展格局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做的是什么呢?做的是产业和产业之间的组织协同,钢铁产业和下游汽车产业,造船产业是不是能够协同发展,而且这个协同是有层次的。经营的协同,比如合同定的是不是好,再往上就是管理之间的协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战略协同。
我认为在这方面钢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产业和产业组织协同的过程中间,很多产业做的还是很不够,当然不仅仅钢铁产业了,彼此之间甚至还处在很低层次价格博弈的过程,所以说做的很不够。
目前来看,钢铁产业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这种组织协同、供应链组织协同把钢铁产业和其上下游的产业能够无缝衔接起来,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形成产业链,进而在形成产业链基础上能够形成价值链。这对钢铁产业是挑战,而且这个挑战还是比较深刻的。不走出这一关的话,钢铁产业发展的空间,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很有限。
第四个方面的挑战就是面临着世界发展格局的挑战。过去,整个中国面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我们叫战略机遇期,但是在二十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已经对当前的世界发展格局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叫当前的世界发展格局已经进入到一个动荡变革期。我们面临世界格局是动荡、变革的时期,是一种变局和乱局同时存在的时期。
贸易保护主义也好、单边主义也好,还是地缘政治的冲突、世界经济不断下滑等等,都在冲击我们的钢铁产业,能不能够承受得了,在面对这样的变局和乱局钢铁产业有没有韧性,能不能够打造自身的产业链安全,这些都很关键。所以我认为这对钢铁产业来讲也是挑战。
正因为有这种挑战,倒逼钢铁产业必须去寻求发展的机遇,所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我觉得从未来发展角度来讲,钢铁发展机遇至少是三个方面。
一、数字化。要推进钢铁产业的数字化的建设,这个不是说说而已。当然不是一种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就是数字化了,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推动钢铁产业真正的变革,包括发展的理念、包括经营的组织方式,包括治理的模式等等,都要起到深刻变革,这才叫做数字化。
为什么这么讲呢?在当前资本的时代,资本的本质它是拥有的,即拥有的资本越多,就越强大。在彼此之间拥有资本的过程中,是对存量价值进行瓜分,进行竞争的,所以资本和资本之间的竞争是“零和博弈”。现在的企业多多少少在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在竞争的过程中间,是很难创造新的价值。
数字化不一样,数字化的本质是链接,在企业和企业链接过程中间,产业和产业链接过程中间会形成无限发展的空间,形成新的价值,这是数字化的最本质的东西。
当然数字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数字化在企业和企业链接、产业和产业链接的过程中间,形成彼此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得整个产业链更加稳定、更加有序、抗风险能力更强。
我们说更大的,从国家和国家之间数字化链接过程中间,能使得整个人类重新回到和平合作发展的轨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形成新价值,使得我们整个产业链更加有序、更加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我觉得这是做数字化的本质,数字技术不仅仅在钢铁产业简单应用而,一定是要对产业发生变革才对,这是第一个方面的机遇。
二、绿色低碳可持续。一定要做这件事情,尤其是钢铁产业,更应该去考虑。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从疫情以来,我觉得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发生变化,在疫情之前,更多依靠的是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疫情之后发生了变化。它转变也是两个动力:1.科技创新;2.基础设施建设。
全球都是如此,包括像欧美国家,它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在上个世纪二战以后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基础设施很陈旧,需要改造。那些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如东南亚这些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顶多相当于我们在90年代二十世纪初的水平,比如建设基础设施、如高铁、高速等。像非洲、东欧,尤其是非洲经济开始起步的地区,更需要做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说未来的10年,我觉得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整个全球经济发展的10年,至少有10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钢铁产业是有机遇的。我国钢铁产业产能占全球50%以上的,我们有产能优势,但是要抓住这样的机遇,一定要把产能变成我们的产业优势。这个产业优势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就是基于供应链的绿色发展,这个很关键。
你要走出国门,绿色的标准门槛的话你一定得通得过去,否则没有绿色的供应链支撑,形成多大的产业优势也是没有用的。要基于全球市场发展,钢铁产能要能够面向全球,它是一个机遇。所以这个方面来讲的话我觉得非常关键,一定要做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事情。
三、面对当前这样的变局和乱局,一定要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事情,要把我们产业发展的理念从过去一味强调效率转变为安全和效率,这两个之间的话要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理念上要有安全的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数字化来形成网状或者网络化供应链体系,这个很关键。数字化在链接过程中间,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只有去中心化的网络数字化平台,韧性才能够提高。
我相信抓住这三个机遇的话,中国的钢铁产业一定能够由当前的大国变成钢铁产业的强国。
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