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办公室(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 党委办公室(办公室) > 工作动态 > 详情

崔忠付:优结构 创品牌 推动食材供应链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5日16:07 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优结构 创品牌 推动食材供应链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2023第四届食材供应链国际大会”上的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2023年5月23日

图片1

尊敬的各位中外嘉宾:

大家上午好!

在这春去夏至、万木葱茏、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欢迎大家齐聚国际经济中心上海,共同召开“2023第四届食材供应链国际大会”。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凝聚共识、群策群力,共同探求全球食材供应链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2023年是全球食材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面临压力挑战与机遇重构的一年。一方面,国际经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体间的博弈依旧存在,食材贸易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多重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国际区域间的合作日益凸显、多边贸易体系愈加开放,由此释放出的巨大发展潜力备受期待。积极推进全球食材供应链的协同高效建设,促进全球食材贸易的畅通有序发展,成为各国各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现阶段,全球食材贸易及供应链发展呈现出三个新态势:

一、食材进出口“东升西降”,激发食材供应链新活力

全球食材供应链呈现“友岸化”和“近岸化”特征,以西方发达经济体为首的区域供应链重塑,降低了对中国食材供应的依赖度,中国食材出口对西方市场依赖度被动下降。

伴随RCEP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便利化,中国食材进出口对东盟依赖度主动上升。东盟已然成为全球食材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同时是中国最大的食材贸易伙伴。2022年,中国和东盟的食材贸易额为610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18.4%,是中国食材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东升西降”格局将在2023年进一步激发全球食材产业链供应链的新活力。

二、全球食材贸易发展重心转移,中国地位稳步提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材消费市场,同时拥有全球四分之一食材体量。在全球食材贸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2022年,中国食材消费市场规模达15.5万亿,2023年第一季度食材消费市场规模3.13万亿,同比增长3.8%,需求持续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中国食材消费市场表现亮眼。

2022年,海关总署统计中国食材进出口总额为334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进口2,360.6亿美元,同比增长7.4%;贸易逆差1,37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扩大1.7%。出口同比降幅扩大而进口同比降幅收窄,且绝对水平均好于市场预期。

三、双循环格局下,内需主导地位显现

从食材各品类量价拆分后发现,2022年,肉类进口量同比下降21.0%,水果进口量同比下降7.5%,粮食进口量同比下降10.7%,水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1.3%,水果出口量同比下降7.9%。“衰退式顺差”表现明显,面对全球经济“浅衰退”,映射出2022年中国的内需力不足。摆脱了疫情阻碍的中国,内需格局开始凸显,2023年1-4月食材进出口总额1117.1亿美元,同比增长9.7%。其中水果、肉类、水产品等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双双提速。

应对内需变化,需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供应链成本、稳定食材供应,支撑食材消费内循环的主体地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材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打造具有更强创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增强储备调控能力。并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挥食材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食材进口多元化战略。

如今发展格局已经改变,为积极顺应变革要求,我提出以下四点发展方向:

一、高质量发展是食材供应链长期坚持的要求

2022年我国食材产量稳步上涨,食材产地冷链设施建设新增至少1.6万个,新增一定规模的食材产业园区百余家,“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农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食材贸易持续发展,食材产业已然从寻找新增量突破口的阶段逐步迈向高质量新发展的台阶。

经历疫情影响后,食材的全供应链安全监测暴露于大众视野,备受重视,我国的食材供应链在数字化、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仍有不足,标准化、产业化、社会化、品质化程度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要继续坚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食材安全管理、安全保障共治共享的信息机制,进一步提高食材安全的国际合作质量和效率。形成食材的品质化能够使加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逐步降低,同时也能刺激我国食材消费的潜能更好释放,成为经济内循环增长的长久动力。

二、品牌建设是食材供应链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

我国食材供应链企业品牌少,深深的阻碍行业发展,提升供应链品牌建设要从商流、物流、金融、科技及人才五个维度提升:

商流助力,大力培育、支持、打造供应链创新或示范品牌企业。物流助力,大力培育骨干食材供应链品牌企业和食材产业园区建设,提高食材供应链服务质量,完善产地、销地食材流通网络。金融助力,从金融服务抓品牌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食材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科技助力, “百亿研发,百万技术,百家争先”让技术助力农业从增量转向存量的新时代,通过数据助力产销决策,全程追溯打造品牌,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人才助力,从院校开始提供供应链人才支撑,培养专业化人才,提升人才资源储备,提高专业素养与管理化水平。

三、进出口结构优化是食材供应链重塑的源动力

2015年至2022年,我国食材贸易额由1757.7亿亿美元增至3343.2亿美元,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速约12.6%。进口方面,高品质食材愈加丰富,出口方面,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比92.2%,但特色优质高价值食材仅占5.1%。

优化食材进出口结构,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食材在进出口中的比重,有助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扩大优质种子种苗、先进技术装备、安全高效农药化肥技术链,将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和农业产业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优化出口食材品质、包装、储运等标准,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有助于提升我国食材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打造出国际品牌,推动农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四、绿色可持续是食材供应链发展的助推手

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进入关键节点,是否清洁低碳高效成为问题治理的主色调。中国也对绿色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视,将继续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广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避免由于极端天气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的短期问题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的长期问题。

截至2023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生产因供应链流通的不完善等因素在损失或浪费。这部分损失及浪费以及食材供应链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达全球的4%,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避免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可逆灾难性事件,缓解民生保障压力,食材供应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紧急且必要的。

磨砺使得玉成,笃行方能致远,我们是同路人,也是同行者。我相信,面对全球食材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危与机,全球行业同仁协同共进、全力以赴,势必能把握新机会,如磐石般抵御压力,共创“全球协同·价值新生”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办公室